首页 资讯 正文

全市首个区级视听行业协会落户杭州钱塘,九州文化牵头布局微短剧产业高地

体育正文 199 0

全市首个区级视听行业协会落户杭州钱塘,九州文化牵头布局微短剧产业高地

全市首个区级视听行业协会落户杭州钱塘,九州文化牵头布局微短剧产业高地

图为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村村民叶宗霞正在用(yòng)自来水洗菜。 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

雨水拍打着(pāidǎzhe)蜿蜒的(de)山路,树枝在狂风中簌簌作响。不久前,一场暴风雨突袭浙江省松阳县(sōngyángxiàn)四都乡榔树村,风力大到将村里的部分树木“连根拔起”。但村民陈建能却丝毫没有担心家中的用水问题,他说:“现在不管是(shì)干旱天(tiān)(tiān)还是暴雨天,自来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不会受影响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谈话间,他拧开水龙头,清澈的水流哗哗作响,欣慰的笑容也浮现在脸上。

陈建能的这份“安心”,源于浙江省农村(nóngcūn)供水(gōngshuǐ)保障工作的持续深入。近年来,浙江省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、集中(jízhōng)供水规模化、小型供水规范化,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“城乡同质饮水”的目标;2023年以来更着力聚焦农村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环节,启动“单村水站改造提升”行动(xíngdòng),对8828座偏远山区、海岛的单村水站进行(jìnxíng)改造优化,让242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用水(yòngshuǐ)难题。

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破解用水难题

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排前村的半山腰上,一座现代化的水站静静矗立(chùlì),这里净水(jìngshuǐ)设备(shèbèi)、消毒系统、智能监测装置一应俱全。“过去我们喝的是山泉水,旱季断流、雨季浑浊是常态。”排前村党支部书记雷月新望着崭新的供水设施,心中很是感慨,“现在打开水龙头清泉自来,再也不用(bùyòng)为吃水(chīshuǐ)发愁了。”

在雷月新的记忆里,排前村的夏天总是伴随着缺水的焦虑(jiāolǜ)。这个位于瓯江源头的高山村,800多位村民(cūnmín)曾经仅靠一口5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日常用水。“高山阻隔,建(jiàn)不了水库,我们只能‘望天吃水(chīshuǐ)’。”雷月新回忆道。

遂昌县因村庄分散且山地较多,给供水改造(gǎizào)工程带来了巨大(jùdà)挑战。遂昌县副县长王庆说:“在改造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,条件好的(de)村子(cūnzi)集中供水,条件差的单村改造,实在困难的提供终端净水,但是必须要让每个村民都喝上放心水!”

为了解决水源问题,水利部门在排前村供水站上游4公里处开辟了新取水点,并在下游打井(dǎjǐng)建应急水源,形成(xíngchéng)“双源一备”保障系统。“现在水管通到每家每户,水量清澈又稳定。”雷月新告诉记者。截至(jiézhì)目前,遂昌已构建(gòujiàn)起完善的供水网络:1座县城水厂、14座乡镇水厂、4座联村水站和191座单村(dāncūn)水站,实现了供水全覆盖。

近年来,为确保优质供水(gōngshuǐ)一村不落、一人不少,水利部门还开展地毯式排查,绘制(huìzhì)供水现状图,形成“一站(yīzhàn)一策”改造方案。目前,浙江省已分“三个一批”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(tíshēng),即对城郊结合部,能延则延、能并则并,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;对农村相对集中(jízhōng)居住区(jūzhùqū),依托稳定水源和引调水工程,以大带小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;对相对偏远的自然(zìrán)村落,重点关注水量、水质,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。

“如今,浙江逐步构建起以城市(chéngshì)水厂供水为主、乡镇区域供水为辅、单村水站供水为补充、分散供水兜底的全覆盖供水网络。”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与水土保持处处长王亚红(wángyàhóng)说。

县级(xiànjí)统管确保水质安全

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陈李峰已经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。作为榔树村供水站的县级统管员,他每周要完成(wánchéng)5座水站的巡检工作,累计行程上百公里。“我负责检查站内设备,进行水质检测(jiǎncè)、信息录入等(děng)工作。”陈李峰说(shuō)。

“陈工一周来一次,作为村级专管员,我是每日必到,发现问题立即上报。”村级专管员叶寿标补充道,他的日常工作涵盖对榔树村(shùcūn)供水站的设施维护(wéihù)、水源保护等,为村民饮水(yǐnshuǐ)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。

过去单村水站由各村自行管理,不仅建设标准参差不齐,日常维护也(yě)常常不到位。对此,2018年浙江在(zài)全国率先提出城乡供水(gōngshuǐ)“县级统管”模式,即明确由水务公司统管城乡供水或县里成立农村(nóngcūn)饮用水专管机构,发挥专业优势,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、统一运行、统一维护,有效(yǒuxiào)破解了单村水站管理缺失的问题。

在2023年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(tíshēng)中,浙江又(yòu)进一步创新深化这一机制,要求各地分片分区设置网点,打造(dǎzào)“2小时服务圈”,实现统一运维、快速响应。去年梅(méi)汛期间,淳安县供水管道因暴雨洪水受损479处,接到群众求助电话131起。在县级统管模式保障下,平均3小时解决问题,保障了全县37.6万农村居民(nóngcūnjūmín)用水安全。

截至目前,浙江农饮水(yǐnshuǐ)专业化管护率从7.7%上升为基本(jīběn)全覆盖,饮水困难发生率长期控制在2%以内。在2024年夏季长高温和2025年春节干旱等(děng)特殊(tèshū)时期,山区群众的用水应急保供能力有了明显提升。

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量(fúwùzhìliàng)

“今年清明小长假还没到,我们的客房(kèfáng)就全部订满(dìngmǎn)了。”日前(rìqián),榔树村原舍·揽树山房民宿总经理叶卿告诉记者,过去每逢旅游旺季,她最担心的就是(jiùshì)供水问题,“水压不稳、水量不足,客人投诉接踵而至,特别影响生意。”

这样的(de)困扰在2024年终于得到解决。松阳县水利局农村供水(gōngshuǐ)服务中心主任陈松建表示:“榔树村供水站的建设,不光使民宿用水的水量得到保障,水质也更加(gèngjiā)稳定,为发展乡村产业打好了基础。”

据了解,民宿(mínsù)用水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要添加消毒剂来灭活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(wēishēngwù),但消毒剂的投放量需要根据用水量、天气变化等情况随时调整。过去都是人工操作,自来水余氯值(zhí)不稳定时有发生。

随着数字化自动加药设备的应用,通过实时监测(jiāncè)供水流量,实现了智能调节消毒剂投放量,让水质(shuǐzhì)始终保持最佳状态。“现在偶尔能听到客人夸水甜(kuāshuǐtián)了。”叶卿笑着说(shuō),这背后是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带来的变化。

目前,浙江各地纷纷以数字化(shùzìhuà)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。在遂昌县(suìchāngxiàn)智慧水务调度中心,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县191座单村水站的运行数据:瞬时流量、出水浑浊度、余氯值等一目了然。遂昌县水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樟根指着屏幕介绍:“这套系统能对关键(guānjiàn)指标进行24小时(xiǎoshí)监测,一旦(yídàn)出现异常立即报警。”

说话间,系统弹出一条报警信息:垵口(kǒu)乡大山村供水站(zhàn)余氯值0.18mg/L,低于标准值0.3mg/L。工作人员立即将问题通过平台(píngtái)反馈给(gěi)片区统管员。与此同时,统管员翁兴会的手机也收到了工单(gōngdān)。经现场排查,他发现加药管口需清洗,40分钟后清洗处置到位,水质恢复正常,他也将复检数据实时回传系统。

数字化的加持正为(zhèngwèi)村民“喝好水(shuǐ)”增加底气。如今,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水利厅不断迭代升级“浙水好喝”数字化应用,加快水源(shuǐyuán)、水站感知体系建设,打造农村供水从“水源”到“水龙头”全链条监测系统,全省9107座供水水厂(站)、8617处供水水源已实现全部入库、上(shàng)图、联网,以精细化管理服务千家万户。

全市首个区级视听行业协会落户杭州钱塘,九州文化牵头布局微短剧产业高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